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少年自讀日記




少年自讀日記: 幸福訊息感動人心

可以說,這是美國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然而《少年自讀日記》所觸及的成長問題,少了夢幻,卻要深刻得多。《少》片改編自大熱同名小說,作者Stephen Chbosky身兼導演與編劇,跳出文字框架,電影語言運用相當出色。

劇情講述孤僻文學少年查理(盧根利文飾)升上高中卻交不到朋友,直到遇上狂放的師姐(愛瑪沃森飾)與師兄(Ezra Miller飾),才令他感受到友情與愛情洗禮,經歷成長的甜蜜與苦澀。故事探討學校欺淩、吸毒、精神病與同性戀等元素,帶來豐富戲劇衝突。最特別之處,是角色往往隱藏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隨著電影推進,像剝洋蔥般讓觀眾愈來愈深入角色的世界。三位主角演出精彩,情緒高低起伏表現到位。導演成功營造故事80年代背景氣氛,片中人物不時錄製卡式帶,選曲亦具心思。

即使是充滿傷痕的靈魂,還是可以通往幸福。這就是電影的訊息,看到最後,很難不被深深打動。



《少年自讀日記》由原著作家史提芬查保基(Stephen Chbosky),親自改編及執導,《哈利波特》系列愛瑪屈臣(Emma Watson)、《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盧根利文(Logan Lerman)、《我兒子是惡魔》艾薩米勒 (Ezra Miller)三位年青偶像現身說法。升讀高中的查理(盧根利文飾),一直背負著童年創傷的秘密,孤僻內向的他難以融入校園生活,幸而認識了兩位學長,討厭一成不變的柏德烈(艾薩米勒飾)和愛追尋刺激的阿心(愛瑪屈臣飾),兩人帶領查理衝破保護罩,改變自己,讓他知道年輕的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少年自讀日記》揭成長樂與怒
早前嶺南大學一項調查本港學童快樂指數的報告顯示,學童年齡愈大,快樂指數愈低,其中學童踏入青春期後,與父母的溝通減少或轉差,都是學童不快樂的原因之一。Elsie對這個調查結果毫不詫異,學童隨年齡漸長,要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除了家庭外,還包括學業、朋友,甚至是生理上的變化,都可能為年輕人帶來情緒問題,作為家長,要跟子女保持適當的溝通,才可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要。
  上周看了電影《少年自讀日記》的優先場,該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史提芬查保基(Stephen Chbosky)的爭議性校園小說《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講述主角Charlie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如何在朋友、老師和家人的支持下,走出童年創傷的陰霾,讓他知道生命有無限可能性,同時要學習開放自己,才不會自困圍城。電影由曾經擔演《我兒子是惡魔》的施拿米勒飾演主角Charlie,並由《哈利波特》內的妙麗--愛瑪屈臣,和另一位荷里活年輕演員盧根利文,分別飾演他兩位好朋友Sam和Patrick,配搭非常新鮮。


  看戲前曾上網看過一些資料,知道原著早在一九九九年推出,內容以書信形式表達,出版後大受歡迎,更被某些學校列為指定讀物;後來小說被翻譯成十二種不同的語言,在十四個國家出版,單在美國已賣超過一百萬本,當時已有人想把小說改編成電影,但作者當時另有發展,故在十三年後才被搬上大銀幕,並由作者親自執導,及請得《Juno少女孕記》的監製約翰麥高域治作監製。
  由於原著主要針對青少年,但書內卻有部分與毒品、性、同性戀有關的情節,所以小說被視為具爭議性,而電影亦一樣,若家長跟子女抱住看校園喜劇的心態入場,就該會失望了。反而,家長如能從了解青少年心態的角度出發,看完電影時跟他們討論戲中情節,則反而更合適。
  事實上,《少年自讀日記》的三位主角,每人都有不愉快的經歷,當中以主角Charlie為甚,屬資優的他在童年曾有不幸的經歷,加上阿姨和好友相繼自殺,形成他性格孤僻,偶爾會產生幻覺,更失去部分記憶,平日喜歡以寫信來抒發感受。升上高中後,他認識了兩位學長--一對同母異父的兄妹Patrick和Sam,哥哥Patrick是同性戀者,妹妹Sam則被認為是性格隨便的女孩,惟兩人性格樂天,討厭墨守成規,而Charlie亦被他們的性格所感染,學習打開心扉,並結識了其他的朋友,甚至更開始了初戀……
  另一改變Charlie的,是他的英文老師Mr. Anderson,他發現Charlie在課堂上雖然很沉默,但原來當自己在發問時,Charlie會悄悄在筆記簿寫上答案,而且十居其九都是正確。這讓Mr. Anderson格外留意這孩子,後來發現Charlie喜歡文字,志願當作家,就不時送書給他,逐漸建立了兩人亦師亦友的關係,也使Charlie重拾自信。Elsie最深刻的一幕,是在學期將近結束前,Mr. Anderson問是否有同學有興趣接收他的舊書,當時只有Charlie鼓起勇氣,在課室內緩緩舉手示意,這使Mr. Anderson意外之餘,也欣喜Charlie的改變。


  雖然Charlie表面好像性格怯懦,但在有些時候,他亦會顯出其過人勇氣,例如Patrick因性取向問題,不但在情路受挫折,更被校內同學取笑,Charlie不甘好友受辱,即代好友出頭;至於被Charlie暗戀的Sam,成績不算標青,志願卻想考入長春藤盟校之一的賓夕凡尼亞大學,自然無甚信心。Charlie知道Sam的心願,遂不時陪她溫習。當Sam最後能順利考上賓大時,她最感激的,就是Charlie的支持。
  然而,好景不常,Charlie終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一時接受不來,終於要到醫院接受心理治療,而心理醫生就鼓勵他要勇於面對過去,才可以走出自我的枷鎖。當然,家人和好友的鼓勵亦不能少,而最終Charlie仍能重新投入生活。
  看完電影後,Elsie覺得,其實不只年輕人,就算是成年人,遇到不愉快的經歷,同樣要坦承面對,才可以繼續向前;不過,Elsie大女就很喜歡電影最後帶出「年輕的生命有無限可能性」的訊息,指可以提醒年輕人應定下目標,認為只要肯努力,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少年自讀日記》在下周四上映,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留意。






.少年自讀日記
http://hk8news-e.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