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中國的農民工群體獲得了相對平等的網絡話語權
導語:美國CNN網站週二刊文稱,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微博等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原本不被重視的農民工群體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來源和更大的話語權,從文化上解放了他們,並且重塑了他們的社會地位。
一天下午,兩個17歲的小夥子結伴來到上海的一家電子市場。他們都來自安徽,都是農民工,這一次又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購買一部智能手機。
他們看了好幾款產品,最終決定花1200元人民幣買下 Samsung Galaxy Ace。他們的舊手機也折了一點價錢──那兩部老款手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外,幾乎毫無用處,最多隻能玩幾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遊戲。
其中一位農民工說,他想用新手機看電影。另一位說,他其實並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設備。
作為這個手機攤的經理,王申勇(Wang Shenyong,音譯)表示,來他這裏買手機的農民工都放棄了價格低廉的山寨手機,轉而選擇智能手機──前者早已成為中國農民工群體的一大標誌。
“現在的農民工跟以前不一樣,”王申勇說,“他們更前衛,想要更好的生活。他們之所以使用智能手機,是為了快速獲取新聞,與同伴分享。”
中國即將掀起一場智能手機革命。不僅本土品牌價格極低,就連外資品牌也跟風降價,再加上數據套餐的速度越來越快、費用越來越低,因此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中國今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
分析師預計,中國大陸的流動互聯網增長將引發一場革命。智能手機廣泛普及將推動流動網絡出現爆炸式增長,無數的企業家都在開發各種應用和軟件,希望充分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即使是簡單的手機,也能幫助中國農民工找工作、聯繫家人、組織活動、獲取信息。
《中國新連接:虛擬、真實與本地互動》(New Connectivities in China: Virtual, Actu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一書的編輯裴拉姆‧勞(Pui-lam Law)表示,對於農民工群體而言,這種技術可以“從文化上解放農民工”,並“重塑農民工的社會身份”。
具體有多少農民工擁有智能手機還很難統計,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一數字正在增加,尤其是在年輕農民工群體中。這項技術的普及,使得農民工群體與更多社會領域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聯繫。
“中國的工人階級長期以來都很活躍,甚至有些好鬥。他們一直在參與社會,但卻通常得不到充足的信息。但現在,有了一扇新的窗口幫助他們獲取資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說,他專門研究信息和通訊技術及其對中國工人運動的影響。
這扇新窗口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新浪微博──這是中國最大的微型博客網站,也是最常被人提及的中產階級主流社交媒體渠道。而現在,農民工也開始參與進來,甚至已經引發了一些關注。
例如,今年夏天,一家NGO(非政府組織)在新浪微博上訴苦後,成功阻止了北京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關閉。公共知識分子、電視主持人,甚至是國有媒體,都站出來支援他們的訴求。
“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有智能手機。”邱林川說,“但最關鍵的在於,農民工希望社會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面臨存在主義的問題。”
但邱林川表示,類似的事件未必總能成功。“北京那件事是個例,甚至有點像奇蹟。”他說。
然而,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正在創建邱林川所謂的“工人原創內容”,與更多人分享他們的工作環境。這一點,在工廠的農民工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有些農民工在微博上吸引了數以千計的粉絲,將他們的個人體驗和感受傳達給更多的人,而不僅僅是自己那狹小的社會圈子──如果他們有社會圈子的話。
“我要睡覺了。”一位署名“藍色鋼琴”的農民工新浪微博用戶寫道,“晚安,這個偽善、做作、虛偽的世界。非要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明天繼續奮鬥。”
另一個網名為“紅色鄉下人”的農民工新浪微博用戶說:“留家,結婚、種地、養豬;離家,漂泊、工作、賺錢。路在何方?”
《中國互聯網:網絡空間與公民社會》(The Internet in China: Cyberspace and Civil Society)一書的作者泰自學(Tai Zixue,音譯)說:“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農民工正在通過智能手機發洩不滿。”
“從這一點來看,還算不上劇烈的變化。他們仍然處於社會邊緣,只有在特定情況下,他們才會受到重視。但這足以成為一個重要信號,預示著未來的走向。”他說。(書聿)
我們也開了Google plus page,如有Google plus account的你,也可follow 我們吧!
https://plus.google.com/104792312952728477864
.[手機]CNN:智能手機普及 提升中國農民工網絡話語權
http://digitalocal.blogspot.com/2012/09/c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