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英語: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色恐怖」,在現代則於俄國共產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廣為宣傳使用。在沙俄時代,白色是皇室的代表顏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稱,白色並無任何貶義色彩。在西元1917年後的俄國內戰中,反共的俄國「白軍」與布爾什維克的「紅軍」相對,遂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白軍的殘暴。

白色恐怖




後來,芬蘭、美國等國反對共產黨勢力擴張的行為有一部份被稱為「白色恐怖」。中國共產黨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在國內各大城市中由軍統和中統執行的秘密反共行為,而行為中確實包括暗殺、屠殺及迫害,城市以上海、廣州和重慶為主,中共亦將這些少數城市稱為「白區」,將共產黨控制區域稱為「紅區」。在台灣,「白色恐怖」一詞大多用來稱呼中華民國政府在1950年代、1960年代的台灣對共產黨,台獨和民主改革等政治運動及嫌疑者的迫害。

歷史學者認為在世界各國發生的白色恐怖是在20世紀中期(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蘇冷戰的局勢下,反共國家出現的恐共過度行為。

概念的來源

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然而,新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採取消極態度,而且還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西元1870年10月31日和西元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而政府軍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號。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與所謂「恐怖主義」涵義區別,是指「意在全體居民中散佈恐嚇、驚慌和毀滅的一系列行為」。它的施暴量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是任意的、蓄意的象徵性行動,意在「殺一儆百」。而「白色恐怖」一詞,通常意味著擁有政權的統治者,運用國家機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針對反抗現有體制的革命或革新勢力,所進行的超越正常制度的摧毀行為。「白色」白色原本指的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徽章—白百合,亦表示它保守、反動的性格。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
http://hk8news-d.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1166.html